農科新世紀 25期報導【愛木生豐與林共生-中菱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農科新世紀 25期報導【愛木生豐與林共生-中菱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農科新世紀 25期報導【愛木生豐與林共生-中菱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01-20T08:18:59.936595+00:00

  台灣森林覆蓋率高達60%,其中人工林面積約有42萬公頃,可作為伐材使用的經濟林約為11至12萬公頃,但直到今年,國內木材自給率卻仍不到2%。

  「台灣從1990年代開始禁伐天然林,也產生了『天然的值錢、人工不值錢』的觀念,導致沒有人要砍伐人工林。」聊到了台灣林業發展時,中菱綠材料的陳育秀副總經理這樣說,而這個觀念也使進口材逐漸取代國產材,但直到近年環境變動,供應鏈受到全球情勢牽動,中菱開始思考原料的取得和利用,是否能更加有效。

國際情勢牽動供應鏈 回歸國產材使用

  中菱綠材料的前身「中菱建材」最早成立於1964年,當時就以台灣的人工林木材為原料製成鑽泥板作為建築物隔熱建材使用,直到1990年代,創辦人預計結束營業,當時陳副總的父親已在前中菱公司服務了30年,不願如此好的技術與理念無法延續,於是決定在1995年創業並將工廠由北部遷移至南部,懷著深厚的情感成立了「中菱建材有限公司」。

  「一開始工廠位在大發工業區十年,後來遷廠至屏東鹽埔又十多年,因場地擴廠需求,隔壁村剛好是農科所在地,了解過後提出了申請獲准通過後,在2022年十月就正式遷廠進來,也因應未來事業的發展,更名為中菱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陳副總笑著形容中菱彷彿孟母三遷一般,因為場地不足而尋覓新址的過程,但是對她來說,空間不足似乎又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困難。

  陳育秀副總2002年進入中菱,「剛進入這個產業時,最不容易的地方是面臨客戶使用習慣的改變,還有新競品的出現。」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料」也是需要投入心力的地方,因為作為中菱生產原料的國產木材,從2000年後有越來越困難採購的現象出現。

  「那時候我們開始發現國產材變得很難買到,且品質不穩定,所以在2004到2015年間,我們只好轉向使用北美進口的木材。」木材的取得與政策息息相關,受到禁伐令影響,台灣的木材市場迅速萎縮,使原料取得不易,「一直到2015年,我們開始關注天然資源這個部分,發現進口木材價格上漲,而且容易被氣候、經濟情勢、疫情這些外部因素影響。」因為擔心原料供應斷鏈,加上環境議題成為主流,台灣人工林發展趨於穩定,中菱決定重新使用國產材。

採用天然木絲作為緩衝材,不但能提升包裝質感,還能展現減塑行動。

▲採用天然木絲作為緩衝材,不但能提升包裝質感,還能展現減塑行動。

「四大友善」是中菱的經營理念。

▲「四大友善」是中菱的經營理念。

於中菱公司大廳的國產材林業資源全利用展示。

▲於中菱公司大廳的國產材林業資源全利用展示。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同於已經過基本處理且規格化的進口材,目前使用國產材需要面臨未分級,賣相不佳、等級不一等情況,在前期處理時需要耗費更多時間與人力,但也因為如此,陳副總發現了國產木材發展的市場,「我們進駐園區之後更重視的是資源生產力,如何讓木材能完全被運用、如何將原本被忽略的部分加以利用,找出它的價值。」

  首先,將原料作出分級後進行層級利用,按各種徑級與品質規劃出不同產品的發展方向。小徑木材發展森林產品,作為土壤品質與健康對策,讓天然的木屑保護土地,在微生物作用下成為腐植質再度營養土地。中大徑木材則作為鑽泥板原料,「鑽泥板的成分非常簡單,就是木材與水泥。」陳副總說明,「礦化作用不但解決了木材發霉、易燃、蟲蛀的缺點,還增加了隔熱、調濕和吸音的效果。」

  在製造產品的過程中餘下的副產品與剩餘資材,中菱根據合作產業客戶的需求將其規格化,成為低蘊含碳的再生原料。透過探索與合作,中菱正在加速啟動振奮人心的循環材事業,真正的做到100%利用。

本次採訪人物-中菱陳育秀副總。

▲本次採訪人物-中菱陳育秀副總。

國產材台灣杉是鑽泥板的主要原料。

▲國產材台灣杉是鑽泥板的主要原料。

實踐在地林業循環經濟之路

  來到農科,可以說是和中菱的持續踐行的「循環」理念不謀而合,寬闊的場地解決了儲存木材的問題,優越的地理位置為運輸和員工通勤帶來便利,「資源很豐富,法規也很完善,」陳副總稱讚,「進來園區之後,生產線和作業環境都有提升,產能上來了、營業額的上升自然不在話下。」除了主力產品鑽泥板外,在發展森林產品及循環材上也更加有衝勁。

  關於下一步要怎麼走,中菱也有相當明確的目標:「希望在明後年通過『搖籃到搖籃』的國際認證。」目前,中菱的循環再生鏈規劃相當明確,希望將每一分資源都能發揮適得其所,即便各產品生命週期末了,也要能將它作為下一階段的原料。「單純的成分讓產品後續的再利用也能很放心,我們希望這些都應該是資源,而不是廢棄物。」另一個目標則是預計為各產品申請碳標籤。

  「我們很希望客戶也能有機會更認識台灣的森林,因為你會發現,我們其實離土地很近,但了解卻很少。」在一路摸索、學習、改變的過程中,陳副總與中菱始終保持對環境的尊敬與熱愛,觀察並實踐自己的堅持,「以環境的角度來看,我們做的是對土地、氣候甚至人類有正向的產業,」她這麼說,「雖然有點困難,但這就是這個產業有趣的地方,很有挑戰性、也讓我有動力繼續。」

IMG_1388.jpg

轉載自2024屏東農業科技園區專訊 農科新世紀25期

相關消息

國產材台灣館再登2021建材展,中菱建材「木絲包材、礦化木纖」與林共生
2021-12-27
國產材台灣館再登2021建材展,中菱建材「木絲包材、礦化木纖」與林共生
鑽泥板進駐永續材質圖書館!全台首座,每年集300材質推綠色設計
2021-07-09
鑽泥板進駐永續材質圖書館!全台首座,每年集300材質推綠色設計
貨櫃屋免接電!節能建材+太陽能系統造「驛日光屋」,高雄展出永不斷電
2021-05-10
貨櫃屋免接電!節能建材+太陽能系統造「驛日光屋」,高雄展出永不斷電